企业出海|企业出海,律师有话说
中国企业不出海就出局,你真的做好准备迈向国际市场了吗?
我们想要开拓海外业务,但是……
我们对海外政策、文化、语言的了解十分有限,这会对我们的业务产生什么障碍吗?
我们的产品在海外销售是否符合当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
我们的品牌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保护吗?有没有可能面临侵权或盗版问题?
如果我们在海外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我们如何寻求救济和保护?
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业务是不是会受到地缘政治和经济制裁的影响?
听说海外经营会面临许多合规问题和风险,这些问题会对我们的运营成本和市场竞争力造成怎样的影响?
别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一些律师建议。请查收!
律师说:涉外合规体系建设是企业出海前的必修课
从经济角度来看,企业出海是推动业务增长的强大引擎。近年来,中国与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货物贸易总额位居世界首位,对外投资规模也位列前茅。随着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并深化对外合作,涉外业务已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源。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和接受的是,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再加上政治、文化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出海面临着更为复杂且严苛的法律监管环境。
我们建议,出海企业应尽快构建起一套符合业务需求且全面有效的涉外合规管理体系,深入且充分地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环境,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稳步发展。
律师说:涉外合规体系建设就像维生素,是发展的强助攻,也是抵御风险的堡垒。
回顾我们多年处理的企业合规案例,我们认识到,一套完善的合规体系应当像日常的维生素补充剂,以一种”亲民”的方式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它从企业内部开始,对所有关键业务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就像维生素补充剂在人体中寻找并补充缺失的营养元素,合规体系也能识别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或潜在风险。在合理可控的成本内,使企业内部的风险环境回归到一个稳定且可管理的状态,就像维生素帮助身体保持健康一样,合规体系帮助企业保持稳健运行。
首先,涉外合规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即:通过检查,识别出企业管理中的漏洞,结合业务实际需求再给予针对性的修复措施。但如果只停留在指出问题的阶段,那么这就好比医生诊断病情却不给出治疗方案一样,毫无意义。
其次,涉外合规体系建设不应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许多客户害怕合规体系建设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或者说担心过于复杂的体系会增加运营负担,这些顾虑我们都比较理解,也正因如此,我们始终跟我们的客户强调,构建有效的合规体系的前提一定是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管理的,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配置,才能确保所建成的体系与业务管理相匹配,避免重复投入,合理控制成本,同时有效降低法律风险。
再者,涉外合规体系建设应当有的放矢,聚焦关键领域。
随着企业海外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合规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这时,合规体系建设就必须有的放矢。根据我们的经验,需要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
市场准入:提前了解产品准入标准和要求,做好预备方案,避免业务和财务双重损失
贸易管制:做好产品分类工作,了解产品适用的管制措施,针对潜在的贸易救济调查,提前制定应对方案
经济制裁:加强供应链合规管理,对交易对象进行持续跟踪,防范政策不确定性所引发的制裁风险
反垄断与商业贿赂:守住清廉底线,防范垄断红线,加强与当地部门/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执法动态
海外用工和劳工保护:合规招募海外员工并进行合理管控,避免罢工等群体性事件
数据跨境流动和隐私保护:坚持法律框架内运作,及时获取合规认证,避免高额罚款
律师说:涉外合规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不能追求“零封”。
我们认为,涉外合规体系建设的目标不应仅限于短期的修复,更在于长期的管理。企业在构建合规体系时,必须认识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持续的,相应地,企业内部制度也不能一成不变,唯有通过持续的风险评估和调整,必要时实施充分且具有代表性的合规风险测试,企业方才能够在动态的环境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任何一个新制度的落地和起效都需要时间来印证,尤其是在不同的商业环境中,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势必伴随着新的问题,也正因如此,一个完善的合规体系需要不断的优化和修正,才能避免沦为“僵尸制度”。
企业需要明白,任何一种防范体系或者制度都无法抵御所有外部风险。涉外合规体系的建设不是为了实现风险“零封”,而是在于预防、降低和化解涉外风险,搭建业务发展与合规管理的双赢。